單機象棋永久免費版(無需網(wǎng)絡無廣告純凈)是一款經(jīng)典的單機象棋對戰(zhàn)游戲,在這里你可以體驗到象棋對弈的精彩玩法,擁有不同等級的人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棋力選擇,隨時隨地為你準備一個強勁的對手陪你下棋。逐級提高,待他日功成名就去殺穿小區(qū)大爺。
對戰(zhàn)教學二合一,挑戰(zhàn)不同難度的棋局
內置各式棋譜各種下棋的方法
支持悔棋
1、人機對弈
象棋名手軟件具有很強的棋力,可以根據(jù)情況設定對弈的時間及軟件思考的強度,進行人機對弈,您在家里也可以找到一位勢均力敵的對手。
2、棋譜分析
象棋名手軟件支持標準棋譜格式PGN的中國象棋棋譜文件,可以方便的保存和載入棋譜,使用軟件的分析模式對棋譜進行分析研究,找出特定局面下的最佳招法,提高自己的棋力。
3、局面分析
象棋名手軟件支持任意象棋局面的擺設,可以輕松實現(xiàn)特定局面人機對弈、機機對弈、軟件分析等功能。
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zhàn)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zhàn)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對局時,由執(zhí)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zhàn)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行棋規(guī)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見右圖。
2、對局時,由執(zhí)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占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占領那個位置。
6、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并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罢諏ⅰ辈槐芈暶鳌1弧罢諏ⅰ钡囊环奖仨毩⒓础皯獙ⅰ,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tài)。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象棋走法
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仕(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范圍限于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shù)不受限制。因此,一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
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移動與車完全相同。當吃子時,己方和對方的棋子中間必須間隔1個棋子(無論對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種。
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后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兵(卒):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許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口語歌:
馬走日字,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護將邊,小卒一去不復返。
車走直路馬踏斜,象飛田字炮打隔,卒子過河了不得。
中國象棋歷史
中國象棋即軍際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發(fā)源于山西沁縣(古稱銅鞮)。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有了關于象棋的正式記載,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墩f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zhàn)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jù)上述情況及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后產生于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qū)。
北周象戲
中國象棋大約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那時盛行著一種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
唐代,象棋在中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了一些變革,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后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yōu)?0個點。
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藥的發(fā)明增加了“炮”之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的《事林廣記》中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比西方15世紀出現(xiàn)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這就對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說法提出了異議。
到了明代,可能為了下棋和記憶的方便,才將一方面的“將”改為“帥”,和現(xiàn)代中國象棋一樣了。
現(xiàn)在,中國象棋已流傳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日本、菲律賓還成立了中國象棋協(xié)會。
象棋的發(fā)源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于死地。春秋戰(zhàn)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征當時戰(zhàn)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后來又出現(xiàn)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出現(xiàn)雛形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云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并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jīng)》,王褒寫《象戲·序》,庚信寫《象戲經(jīng)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wěn)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于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xiàn)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后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
唐代之后的象棋發(fā)展
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將、車、馬、卒4個兵種。宋晁無咎的“廣象棋”有棋子32個,與現(xiàn)代象棋棋子總數(shù)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盤上有沒有河界。宋、元期間的《事林廣記》刊載了兩局象棋的全盤著法。明、清時期,棋書出版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適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晉楨的《桔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譜》和張喬棟的《竹香齋象戲譜》更為著名。1956年起象棋列為我國國家體育項目,近年來,在全國性比賽中,除男子個人賽,又先后增加了男子團體、女子個人、女子團體等比賽項目。成績優(yōu)異的棋手由國家體委授予“象棋大師”和“特級大師”等稱號。
中文名:單機象棋
包名:com.llqaq.drive.chess
MD5值:920f03ecdbaf11e9176430bd8004c88e
西西提供手機象棋類游戲下載,象棋是一門非常有趣的休閑益智類運動,可以說男女老少都很適合進行游戲體驗,...
元游游戲中國象棋v7.0.3.1安卓版
/ 88.3M
簡評:元游游戲中國象棋是一款非常給力的專為喜歡玩象棋的伙伴準備的策略休閑娛樂游戲,精美游戲場景畫面,多種游戲模式可以選擇,不管你是新手還是高玩都可以找到自己
王者棋途手游v1.0.0安卓版
/ 61.6M
簡評:王者棋途手游是一款非常好玩的經(jīng)典象棋休閑策略類游戲,經(jīng)典象棋場景畫面,游戲帶來了好玩的娛樂模式可以選擇,邀請伙伴,隨時上線約戰(zhàn),享受精彩的競技體驗,喜
中國象棋大作戰(zhàn)手機版v1.0.1安卓版
/ 63.7M
簡評:中國象棋大作戰(zhàn)手機版是西西專為象棋愛好者提供的經(jīng)典象棋策略競技類游戲,唯美國風場景畫面,游戲帶來了多種模式可以選擇,隨時上線約局,享受象棋競技魅力,喜
中國象棋之戰(zhàn)手游v1.0.1安卓版
/ 62.3M
簡評:中國象棋之戰(zhàn)手游是一款非常好玩的經(jīng)典中國象棋手游,唯美中國風場景畫面,游戲帶來了地道的象棋對局玩法,多種模式,邀請伙伴,運籌帷幄,精彩對局。中國象棋之
多樂中國象棋手機版免費版v5.0.6安卓版
/ 66.1M
簡評:多樂中國象棋手機版免費版是一款非常給力的專為喜歡玩象棋的伙伴準備的手機軟件,高清游戲場景畫面,游戲提供了多種娛樂模式可以選擇,簡單的游戲玩法,精彩組隊
多樂中國象棋手機版v5.0.6最新版
/ 66.1M
簡評:多樂中國象棋手機版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經(jīng)典象棋益智游戲,游戲中會對玩家的棋藝水平做一個測試,并根據(jù)玩家的棋藝水平匹配同等的對手
聯(lián)系我們 | 發(fā)展歷程 | 版權聲明 | 下載幫助(?) | 廣告服務 | 軟件提交 | 網(wǎng)站地圖 | 意見反饋
聲明:西西軟件園為非贏利性網(wǎng)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最新評論查看所有(0)條評論 >